-
潜江金秋来了:35位网红、数十场曹禺好戏和龙虾夜市,这座小城能把“过客”变成“回头客”吗?
我刚看到潜江市从9月19日一直办到11月29日的金秋文旅活动安排,规模让我有点吃惊。说实话,这种把文化、食品、体育和商业捆绑起来的做法很有城市运营的味道,不只是节日热闹那么简单。四大板块、十九项重点活动听起来像是要把整个城市的资源都搬到台面上来亮相,目的明显:把假日的客流量转成真正的文旅消费和城市品牌影响力。反正我是这么觉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不能把热闹做成有温度的“留宿体验”。
文化板块的安排很有看点。以“曹禺故里”为核心做一整季的剧目展演,从《雷雨》《日出》到花鼓戏经典轮番上演,这对戏剧爱好者是一次几乎不想错过的文化盛宴。你可以想象,白天在曹禺公园里听讲座、下午坐进剧场看一场经典话剧,晚上再参加艺术课堂,那种文化浸润感能把短途游客拉长为周末驻留。作为观众,我会建议把看剧日和美食日错开,这样既能避开高峰,又能把消费慢慢拉开来。
美食和网红玩法是吸引年轻人的利器。潜江的“龙虾之乡”品牌配合35位网络达人从9月27日到10月8日的沉浸体验,很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制造视听流量。10月1日至2日的金秋音乐嘉年华把夜市、乐队和美食捆在一起,这类夜经济活动更能促成现场消费和社交分享。但提醒一下,网红活动带来的流量往往是瞬时的,真正把人留住还得靠夜间食宿体验和便捷的交通连带服务。我的一个朋友小李去年在类似的市集遇到过人多房满的情况,提前订酒店和预留充电宝成了他那次旅行省心的关键。
在文化传承和亲子体验方面,潜江这次把公益电影放映、非遗展示与趣味考古结合起来,这对家庭游客尤其有吸引力。想象一下,早上带孩子去博物馆做一次“文博探秘”,下午参与古风运动会,晚上在曹禺大剧院门前看合唱展演,这样的日程会让家长感觉“值回票价”。要提醒大家的是,节庆期间很多活动分布在不同公园和场馆,规划路线和查看官方日程非常重要,不然一个家庭很容易被“打散”在几个地点。
体育与商业的联动也很值得注意。篮球赛季贯穿9月至11月,并且有“一张票游潜江”的优惠策略,把体育门票变成当地餐饮和住宿折扣券,这种方式能直接把赛事观众变成消费客源。汽车展销会预计带来上千万的交易量,对本地销售和消费释放有直接帮助。但我也有点担忧,城市如果只靠一次性大活动来拉动数据,长期效果未必稳固。要把短期流量转成常态产业增长,背后需要的是连续的服务品质、交通配套和品牌留存机制。
在操作层面,实用的小建议很关键。提前关注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官方渠道是必须的,这样能拿到官方票务与活动变动信息;避开黄金档高峰可以选择首演或闭幕日的平日场次,往往更舒适也更能与当地人互动。对自驾游客来说,夜市停车和高峰时段的出城路线需提前规划;对自助旅游的年轻人来说,跟着官方或者靠谱的达人路线走,能少踩很多坑。说白了,信息先行就是省心、省钱的第一步。
对潜江而言,这场金秋文旅惠民如果做成系统化的品牌活动,未来三年内有可能把“节庆热闹”转化为“季节性旅游经济”,让更多人把短途游变成长住体验。我个人会关注两点:一是活动后的游客回访率和口碑,二是本地商家是否能把临时的流量变成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升级。只要把一次性热闹做成长期的服务链条,这座以曹禺和龙虾闻名的小城就有机会被更多城市居民当做周末长住的目的地。
说实话,我已经开始按日程盘算哪天去看戏、哪天吃龙虾、哪天带孩子去博物馆了。潜江在做的,不仅是办一场节日,而是试探一种把人气变成温度的可能。你如果也打算去,你会把哪一场活动放在首位?说说你的计划或你最在意的那件事。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汤立毅 通讯员 杜少华 周瑞 樊云云(潜江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信息)
举报